志愿者注册 

【公益课堂】弘扬张謇慈善精神,推进共同富裕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孙泊  徐红波

图片

2023年1月8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张謇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多学科视角下的共同富裕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等主题进行了探讨。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把办实业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勇于为国担当、主动为国分忧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是张謇一生最鲜明可贵的精神特质。全面深化张謇慈善思想的研究和实践,传承弘扬张謇“以民为本,造福乡梓”的慈善精神,对于新时代慈善文化建设和慈善精神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全面涵养家国情怀中传承弘扬张謇慈善精神


一百多年前,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张謇以“舍身喂虎”的气概在家乡南通尝试推行地方自治,创实业、兴教育、办慈善,为近代中国尤其是南通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多方面的推动作用。在慈善实践方面,张謇经营地方自治的20多年间,先后斥巨资于教育、慈善等公共事业。仅就慈善事业来说,他先后创办了社仓、育婴堂、养老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场等23类慈善机构。论个人出资之多、慈善体系规模之大、受益人群之广均远超同时期的熊希龄、经元善等慈善家。可以说,近代中国投身慈善者,无人可出其右,堪称“中国近代慈善第一人”


张謇的慈善实践集中彰显了张謇一生“为国担当,造福乡梓”的深沉而厚重的家国情怀。作为晚清状元,张謇自幼接受儒家文化教育,尤其深受儒家“仁爱”“民本”思想的深刻影响,加之出生于小商人兼农民家庭,饱尝和阅遍了底层百姓的疾苦,从而逐渐萌生“救民于水火”的同理心。慈善对于张謇来说,不是装点门面、沽名钓誉,而是地方自治系统工程的核心要素,是其毕生追求救国安民路线图中的重要一环。张謇将慈善从传统意义上以“帮扶救济”为目标向初具现代性的“增进人民幸福感”为目标的方向拓展,致力于消除贫穷、推进教育、增进健康、推进艺术文化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他兴办慈善事业的方式直接而独到,既不靠政府拨款,也不靠民间募集,而是通过兴办实业来推进“弥缝不及”的地方慈善事业。遇到资金紧张时,张謇不得不卖字加以补助。从1908到1924的16年间,他在各种报刊上刊登鬻字广告12起,足见其对慈善事业的坚毅和执着。因此,“为国担当”是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慈善公益事业的动力源泉,是张謇慈善精神的逻辑起点,而“造福乡梓”是对张謇慈善实践的精炼概括,是张謇慈善精神的价值旨归。


二、不断升华慈善理念中传承弘扬张謇慈善精神


全面总结张謇的慈善实践,历史梳理张謇的慈善论说,才能管窥其思想的博大精深、融为一体。张謇慈善思想意义目标之远大、涵盖范围之广大、结构体系之宏大,从而呈现出“大慈善观”的格局。一是从慈善定位而言,张謇极力主张“弥缝不及,惟赖慈善”,将慈善作为一生致力的伟大事业,作为改良社会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现代化宏伟蓝图的社会基石。二是从慈善的目标而论,张謇大力主张“人人自养,人人自治”。让兴办的慈善机构对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全覆盖的同时强化教育功能,引领社会风气,使全社会形成“人人自食其力”的良好氛围。从慈善的手段来说,张謇强调“养教并重,鱼渔兼授”,通过技能培训、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使慈善救济对象通过工作自食其力谋生,真正获得安身立命之本。实现人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命运,这是从事慈善事业的价值导向和终极意蕴。三是从慈善的路径来说,张謇通过“实业养慈,体系办慈”,通过兴办实业不断“输血”的方式大力支持、综合推进慈善事业。以一己之力兴办实业,这是张謇从事慈善事业的物质基础。创造财富却用来反哺社会、造福一方,则是张謇慈善思想和实践的精神旗帜。


如果说戊戌维新时期经元善提出的“救急不如救贫、兴女学、开风气、正人心”的新慈善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慈善观念向近代的悄然转变。那么,张謇在经元善基础上更高站位、更远目标、更广范围和更大体系的“大慈善观”,则赋予了近代中国慈善公益思想更为先进、更为丰富的内涵。张謇在慈善实践中所体现出的“大慈善观”,标志着近代中国慈善公益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新时代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纵深推进共同富裕中传承弘扬张謇慈善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倡导“共同富裕”,提出“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呈现的“三次分配”制度安排,这与张謇主张以慈善来“弥缝不及”的理念高度契合。可见,进一步传承弘扬好张謇慈善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首先,我们要传承弘扬张謇“为国担当、造福乡梓”的家国情怀,在构建“大慈善观”中不断增强慈善意识。张謇认为,每位国民都是国家的一部分,聚在一起构成了国家,因此,每位国民都应该自觉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当今世界,我们依然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更加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生死与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张謇一样具有浓烈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慈善意识,我们就能齐心协力补齐“弱势群体”帮扶的“短板”,真正做到消除贫困、共同富裕,让人民的幸福感更浓、获得感更足,从而齐心协力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次,我们要传承弘扬张謇勇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在不断自我革新中开拓慈善路径。张謇的一生是不断开拓创新的一生。唯有学习弘扬张謇“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铁杵磨针”的坚强毅力,才能在自我革新中不断进取,才能克服慈善实践中遇到的多重困难和深层阻力,努力开拓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思想、新路径、新高度。同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遭遇各种挑战,只有秉承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力挽狂澜,用过硬的核心竞争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东方巨轮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驶向胜利的彼岸。


最后,我们要传承弘扬张謇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精神,在真诚回报社会中展现新时代慈善精神。张謇认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百姓解决生计问题。张謇兴办的各类慈善和公益事业,就是他这种社会责任意识的直观体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下少数企业家,将逐利作为人生信条和价值宗旨,鲜有履行社会责任,有的甚至不讲诚信、违背法律,赚黑心钱、昧心钱。企业家应该像张謇那样树立“义利并举”的企业精神,将追求经济效益与实现社会价值相统一,积极反哺社会,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为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发挥积极作用,在真诚回报社会中展现新时代慈善精神。